《白血球WBC》
彰化師大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聯展
展覽日期:2012/4/16(Mon) – 2012/5/11(Fri)
開幕茶會:2012/4/18(Wed)14:00
展覽地點:新竹教育大學毓繡藝術空間
參展人:王蕾瑩、林稚學、陳仕璁、陳延歆、梁惠晴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五位年輕藝術家王蕾瑩、林稚學、陳仕璁、陳延歆、梁惠晴,將於2012年4月16日至5月11日止,於新竹教育大學毓繡藝術空間舉行五人創作聯展《白血球WBC》。展覽主題挪用了「白血球」的身體自我防衛的概念。若我們將時下的種種誘惑導致人文社會價值觀的扭曲;電視媒體的玩弄與操作誤導觀眾的認知;或是社會快速進步後可能產生的後遺症,如因壓力引起的心理疾病…等等,皆視為一種病毒及感染,那該如何進行治療?藝術之於生活,感染的力量無所不在。對於創作者及觀賞者而言,藝術都可以是一種壓力的宣洩並且達到心靈的淨化,藉由藝術創作轉化病毒的擴散,潛移默化的作用下,使身心靈得到深度的內化。
展覽名稱緣起於細菌病毒傳染的概念,白血球(White Blood Cell,縮寫:WBC)主要的功能在於細胞的吞噬及消化,一旦白血球下降,即代表人體相當重要的防禦系統被破壞,感染可能因而產生。大自然裡,病毒無形的環繞在空氣、水中、甚至是體內先天存在的病變,人類對於病毒的感受是怯懼卻又難以避免的,若能找到一種適當的治療方式,或許能夠獲得紓解與痊癒。五位參展的年輕藝術家從自身涉入不同環境的感受與觀察出發。人塑造空間的同時,也消融了自身的完整性,創作者王蕾瑩以身體做為語言,呈現身體與空間之間矛盾又相依存的關係。林稚學藉由拼拼豆豆的獨特性質,引發視覺感知上的轉化並呈現創作的思維面向。陳仕璁提出「我們身處一個充滿謊言的社會,而這些謊言我們通常稱之資訊。」陳延歆藉由影像創作重新關注與省思扭曲的社會價值思想與都市中藏匿的後遺症。梁惠晴的裝置作品具空間語彙實驗性。
藝術與生活是完全融合的,期待大眾一同步入此藝術空間,與五位年輕藝術家共同體驗藝術的日常實驗,重新觀省微形文化的生態。